淺談對幼兒園“小群體”的管理

本文Tag標簽:??

    不少單位或部門,總有那么幾個彼此有共同語言的知己結成的“小群體”。

    這種“小群體”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1.教師的某些需要,如友誼、業(yè)余興趣愛好的需要等,不一定能在集體中全部獲得,教師在切磋問題,或是打球、跳舞、閑聊、寫字畫畫中,逐漸發(fā)現彼此有共同語言,有相近的觀點,有相似的愛好,于是就會增加交往。這樣,“小群體”自然而然就建立起來了。由于“小群體”是在成員之間互有好感、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基礎上建立的,所以一經形成,便帶有較強的內聚性和排外性的特點.

    2.“小群體”成員由于有共同的利害關系,所以交往直接或頻繁,思想交流和信息傳遞靈敏、快速而且流暢。“小群體”一般有不成文的規(guī)矩約束成員的行為,誰違反了這個規(guī)范,誰就會失去信任。在“小群體”中會形成具有權威性的中心人物,他對其他人有較大的影響。

    在實際工作中,應如何利用以上特征,對“小群體”進行管理呢?我們或許可以從以下的實例中得到一些啟示。

    某幼兒園語言教研組的李、王、劉、羅4位老師,利用王老師家多余的房子,辦了個幼兒學前拼音學習班,有30余名幼兒參加。她們采取自愿交費的辦法,收取了少量的聽課費,一連辦了兩個學期,幼兒也的確掌握了一定的拼音知識。

    事隔不久,園領導聞聽了此事。經驗豐富的園長是這樣解決這件事的。首先她找來這幾位教師談話,肯定了她們的出發(fā)點是好的,而且不計較報酬,利用業(yè)余時間,在家為孩子上課,的確是夠辛苦的。

    然后,讓她們也回去好好地想一想,這樣做有沒有不太妥當的地方。最后留下“小群體”的中心人物劉老師進行個別談話。在肯定了她的工作能力和成績的基礎上,園長讓其了解教育局不贊同幼兒園進行拼音學習,拼音學習應放在小學一年級進行。同時園長還征求劉老師的意見,能否搞一個語言實驗班,帶領語言教研組的幾位教師進行教改實驗,并承諾在工作中創(chuàng)造一切有利的條件,使其專長  得到發(fā)揮。劉老師欣然同意。

    做好劉老師的工作,起到了“做通一個,帶動一片”的效果。幾位教師在劉老師的帶領下,擔起了語言實驗班的教改任務,使班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幾位老師還發(fā)表了不少有關語言教育活動設計方面的文章,并帶動了全園語言活動的開展,起到了以研促教的作用。

    由此可見,正確認識并做好“小群體”的管理,對辦好幼兒園,實現幼兒園的管理目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尊重而不輕視,親近而不疏遠。對“小群體”的成員不要輕視,首先要看到她是一個教師,應該給予尊重,在工作中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她的專長得到發(fā)揮,而不是排斥她。聯絡感情,支持其正當行為,限制、消除其消極作用.

    做好中心人物的工作。中心人物在“小群體”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權威性,做好中心人物工作,往往能起到“做通一個,帶動一片”的效果。

    針對不同的類型,進行目標導向。領導要主動去影響幼兒園“小群體”的方向,使其目標與集體目標協(xié)調起來。教師的“小群體”類型按其目的、性質可劃分為 :以消遣娛樂為主的健康型群體;因工作需要或學習興趣而結合的積極型群體; 對現實不滿、對工作消極,或有其他違紀行為的消極型群體。幼兒園領導對前兩種應該給予實際支持,促其成長,使它的目標和集體的目標統(tǒng)一,對第三種則要疏導、幫助和教育,促其轉化。最終,還應引導“小群體”中的老師融入大集體 ,并在集體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作用。

    《學前教育》2000/7、8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