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準媽媽在日常生活中,一不小心“小產”了 。雖說是小產也不可以忽視,也需要做月子呢。小產又稱為“流產”或“半產”,它有自然和人工兩種。在經驗的傳承和文獻的記載上,如中國明代醫(yī)學家薛己及王肯堂就曾經提出,小產很重要卻常被人忽視的觀點。
古代中醫(yī)對小產的定義
王肯堂《證治準繩》卷四說:“小產重于大產”。并舉了一個非常好的比喻:“大產如栗熟自落,小產則如生采,破其皮殼,斷其根蒂也?!?BR>
這個意思是說,準媽媽自然生產,好像瓜熟蒂落一樣,自然脫落;但準媽媽流產或小產,便是硬生生地把果實給摘下來,所以非常容易傷到根和蒂。
雖然準媽媽小產外表看起來好像不如大產來的重要,但卻不可掉以輕心。薛己還提到,小產不但需要坐月子,調理時間還應更長。所以有“小產不可輕視,將養(yǎng)十倍于正產也”的觀點。
準媽媽小產后飲食上需要注意啥?
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準媽媽人工流產之后常出現的虛弱、蒼白、腰痛、容易疲勞是因為氣血兩傷所致。的確,準媽媽流產會導致失血,而疼痛、緊張會傷氣,年紀稍長之后對流產的損傷會更為敏感,常常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氣血雙補。
說到準媽媽給補養(yǎng)氣血,有許多傳統(tǒng)的食療方法值得借鑒,像黃芪、阿膠、紅糖、大棗、糯米、粳米、老雞、生姜、菠菜、烏梅等都有著不凡的收斂止血、補氣補血的功效。另外,豬肉、動物肝臟、血豆腐也有補鐵生血的作用,同時攝入充足的維生素C更能增加鐵質的吸收和利用的效率,為此飲食上需要注意葷素搭配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