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過孩子的人都會有一種感覺:孩子的精力特別充沛。這多半是指孩子的體能。一個孩子的年齡越小,其新陳代謝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以強大的運動量來消耗掉其新產生的能量,以利于新陳代謝的周而復始。但是多數(shù)家長卻忽視了一點:孩子學習的潛能也像其體力一樣,是成年人所望塵莫及的。比如,成年人耗費巨大的精力去學習一門外語,卻往往感到力不從心,而一個初生的孩子在一歲以內就能聽懂大人所說的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話,兩歲就可以地表達他的意思。與學習語言一樣,如果我們從孩子的幼兒時期開始,就注重對其學習潛能的開發(fā),那么可以說:“小天才”就出在你的手里。
有句老話,是說明這樣一個道理: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越多。若用一個圓的內部來表示已經知道的東西,用圓周來表示不知道的東西,那么,當我們的知識增加時,圓的面積增大了,而圓的周長也隨之增大了。與新陳代謝的速度一樣,孩子越小,這個圓的半徑越小,但其向外擴張的要求和能力越強,因而其學習潛力也越大。
要順應這種要求,家長就應為其創(chuàng)設發(fā)揮的環(huán)境。井底之蛙永遠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世界,而奔跑的駿馬則能領略大地的遼闊,高飛的雄鷹則能感受到天空的廣袤。在印度森林中發(fā)現(xiàn)的被狼養(yǎng)大的小孩,因所處環(huán)境的影響,其習性只能與狼相同,并且又錯過了最佳發(fā)展的成長時期,因此當他到十四歲時,即使經專家培訓也只相當于兩歲孩子的知識水準。同樣是在在人類社會中從小長大,環(huán)境與教育的不同,也會使孩子的發(fā)展完全兩樣。美國學者布盧姆經過細致的研究,認為智力的潛能早在嬰幼兒時期就受到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因素的極大影響。他的一個著名假設可以概括為下表:
布盧姆的這個表格表明了孩子的年齡、成熟度與其所受文化刺激之間的密切關系。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不是小大人,其發(fā)展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老師,我們都要認真了解這一規(guī)律,使我們所用的方法能夠達成我們動機與效果的統(tǒng)一,即盡最大可能挖掘孩子的學習潛能,為其成為“小天才”而創(chuàng)造條件。
兒童的發(fā)展雖然具有一些共同的規(guī)律,但由于遺傳、環(huán)境等影響,會出現(xiàn)個別差異。在注重按照普遍規(guī)律培養(yǎng)的同時,注意孩子的個別差異也很重要。
1.正確引導孩子的模仿能力
眾所周知,孩子越小,模仿能力越強。對于孩子的這種能力,家長千萬不可忽視。發(fā)揮得好,孩子就會走上正道;發(fā)揮不好,孩子可能一事無成,甚至走向犯罪。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道理,一則孟母三遷的故事作為佳話流傳了兩千多年。我們今天所處的社會,“三遷其居”雖非易事,但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積極向上的模仿環(huán)境,避免消極的模仿環(huán)境還是可以辦得到的。
1)經常給孩子講一些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英雄人物小時候的故事,使孩子從小就有豐富的學習楷模。孩子的行為方式、觀念、興趣都會逐漸地有所指向,良好的行為品質與學習潛能的發(fā)揮是成正相關的。如在給孩子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之后,孩子很快就會仿效,知道尊長;講了瓦特的故事,孩子也會想看看燒水時壺蓋跳動的情形等。但這些工作需要長期鞏固暗示,以逐漸形成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
2)選保姆學問多。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一般年輕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難免要為孩子雇用一個保姆,這樣,除了父母外,保姆就算是一位早期的老師了。保姆的言行在孩子身上很快就會像鏡子一樣照出來,而且以后也不容易改掉。舉幾個例子:王小林,兩歲時父母雇了一個保姆,這個保姆平時做家務很勤快,但在她洗衣服、收拾家里時,會讓孩子收拾鞋架上的鞋,不到一個月,孩子便養(yǎng)成了玩鞋的習慣,蹲在地上,能把鞋擺來擺去玩上一兩個小時也不煩,保姆走后,父母為糾正這一癖好不知費了多少力氣,可惜收效甚微;陽陽,兩歲時父母雇了一農村姑娘照顧他,陽陽到樓下玩時,常從垃圾堆里撿些東西回家玩,這個保姆不懂得及時糾正,弄到最后,孩子一到樓下,就老想到垃圾堆或路上撿些東西,遇到一些較臟的東西也要拿來玩玩,此習慣兩年多還未能糾正過來。
因此,現(xiàn)在的保姆市場也講究水準,這是自然的現(xiàn)象,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想給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模仿環(huán)境,選擇保姆也有原則,需要多加琢磨。
3)為孩子找一些行為端正、聰明且稍大的小朋友一起玩,使孩子經常處于與同齡朋友的相互合作、交流的狀態(tài)中,是大有益處的。家長要經常了解自己孩子的朋友的狀況,把受“朋友”的負面影響降至最小。
2.膽大膽小,因材施教
有的孩子膽量太小,畏首畏尾,缺乏自信;而有的孩子則不計后果,闖勁有余,謹慎不足。兩者都可視為性格弱點,要因材施教。要想做得好,只需記住孔子因人而異的教法,時刻仿效即可。
孔子有兩大弟子,子路和冉有。有一天,子路問孔子:“聽懂了一個道理之后,馬上就去做嗎?就言行合一去實踐嗎?”孔子告訴子路說:“你還有父母兄長在,責任未了,處事要謹慎小心,怎么可以聽了就去做呢?”另外一個學生冉有也向孔子問同樣的問題:“聽了您講的這些道理,我要立刻去實行嗎?”孔子說:“當然!你聽了就要做到,就要實踐。”因為孔子答復這兩個學生的話完全不同,公西華聽到以后覺得奇怪,就跑來問孔子說:“老師,他們兩人問同樣的問題,您的答復卻完全不同,我越聽越不懂了。請您原諒我,告訴我,同一個問題為什么有兩種答復?”孔子說:“冉有的個性,什么都退縮,不敢急進,所以我告訴他,懂了的學問,就要去實踐、去力行。子路則不同,他勇敢,他的精力、氣魄超過了一般人,太勇猛、太前進,所以把他拉后一點,謙退一點。”
因此,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也要掌握好分寸。充分把握孩子的個性,是進是退,靈活掌握,必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3.正確對待孩子的叛逆心理
孩子在1歲半~3歲之間一般會出現(xiàn)叛逆心理的表現(xiàn)。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是不好的,就擔心、憂慮,甚至采用高壓的辦法,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論調。其實,叛逆心理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然要出現(xiàn)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從本質上看,叛逆心理是由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引發(fā)的。種種研究和我們的長期觀察表明,這標志著孩子教育的關鍵時期和發(fā)展高峰期的來臨。家長和老師要順應這種要求,提供豐富的文化刺激來滿足孩子這種旺盛的求知欲,以達到充分發(fā)揮孩子學習潛能的目的。其次,要注意叛逆心理會呈周期性地出現(xiàn),在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都會出現(xiàn)一次高峰期,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促成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反之,如果采用高壓或棍棒政策,就會壓抑孩子所萌發(fā)出來的正常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嚴重的,有少數(shù)孩子因與家長鬧情緒,會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或與社會上的不三不四的人結兄拜弟,染上惡習,以致淪為社會的罪人或干脆以生命為代價以示抵抗。這就不是家長所希望看到的結果了。
4.防患未然
眾多的新技術、現(xiàn)代傳媒離孩子越來越近,網絡也已經相當普及。因為孩子們好奇心強、意志薄弱,對一些不好誘惑的抵抗能力弱,所以應當注意網絡的兩面性,用網絡這一工具擴大孩子的知識面,而避免其消極影響,防患于未然。這里簡單介紹一下美國的情況。在美國,校園槍擊案一再發(fā)生,色情、毒品和不良文化已困擾美國家長幾十年?,F(xiàn)在,由于有了網際網絡和電腦游戲光碟,家長們更加憂心忡忡。雖然大部分青少年的網上活動是有益的,但上網過程中經常會碰到色情、暴力和毒品方面的內容,時間一長,便會情不自禁地瀏覽一下,有的孩子便從此難以自拔。
麥克是紐約市郊區(qū)的一個十三歲男孩,他經常獨自上網瀏覽網頁。幾年前,他父親曾在窗外對他進行監(jiān)視,但現(xiàn)在麥克擁有一臺筆記本電腦,可以隨時隨地上網瀏覽。他說:“上網之后,可以下載許多東西,包括《無政府主義手冊》之類的材料。”《無政府主義手冊》是一本指導讀者如何制造炸彈的書。麥克說他的朋友就從在網上下載的這本書上學會了如何制造炸彈。
馬薩諸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唐·安德森警告家長說:“容易被影視或光碟游戲上的暴力畫面感染的孩子的確不多,但他們卻有可能成為危險人物。如果從小對暴力司空見慣,他們會尋找一些臭味相投的朋友,組成遠離社會和家庭的幫派或團體。”
家長們所面臨的挑戰(zhàn)前所未有,但教育孩子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要防患于未然,專家有以下建議:
1)充實孩子的生活,消除孤獨感。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家斯萊德對七千個十幾歲的孩子進行了五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平均每天有三小時是獨自一個人在家。孤獨感會帶來感情真空。只要有效地消除這些感情真空,就可以避免他們做出糟糕的事情來。
2)家中電腦連上互聯(lián)網后,將電腦安置在大人和小孩能共同討論網上內容的房間里。
3)每一個網絡瀏覽器都應將上網者訪問過的網址記錄下來。
4)家長需掌握有關電腦的基本知識來監(jiān)督孩子們的上網情況。
5)采用網絡過濾程序限制上網者訪問某些網站。
6)家長可與孩子一起玩游戲,并給予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