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戶外運動使人接近自然,可以陶冶情操,舒活筋骨,頤養(yǎng)精神。女孩進入青春期后,身心都在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學習任務也大大加重,可想而知她們的心理壓力很大。
青春期女孩叛逆的原因之一便是精神得不到放松,學習的難度和枯燥已經使女孩感覺到了累,周末或假期又被父母要求久坐家中看書、復習和做練習題,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精神狀態(tài)低落、情緒壓抑等諸多問題,嚴重的甚至會形成自閉的性格。
因此,在女孩學累了、情緒煩躁的時候,父母要主動帶女孩一起去戶外運動或旅游,這不單單是“玩兒”,而是幫助女孩舒緩壓力,使她恢復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同時也可以增進父母與女孩間的情感和交流。
小慧是個成績普通的女孩,爸爸媽媽為了讓她把學習搞好,要求她把課余時間都利用起來看書、做練習題,周末也讓她從早到晚都在書房里抱著書本鉆研,除了吃飯、上廁所之外,再沒有別的內容。
小慧本來對學習就缺乏足夠的興趣,這下更感覺學習枯燥無味。沒完沒了的化學符號在她腦子里不停地轉來轉去,突然又冒出一道昨晚上她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的物理難題,煩躁的小慧揉揉太陽穴,剛想看看窗外的花草,爸爸突然打開門說:“7點鐘以前必須把手頭的習題做完,然后我準時陪你練習英語口語,要抓緊時間!”爸爸想用這種車輪戰(zhàn)術來幫助女兒提高成績。小慧聽到爸爸的話,頭一下子大了,這種命令式的口吻,讓學習變成了殘酷的強迫。
然而,爸爸的方法很快被證明效果并不好。小慧的成績并沒有明顯的提高,由于每天在室內對著書本,她的眼睛越來越近視,不得不配戴了高度近視鏡,更嚴重的后果是,人也變得不愛說話了,看起來好像是精神總處于游離的狀態(tài)。媽媽看到了很是擔心,怕女兒變成了“書呆子”,而爸爸卻不以為然地說:“現在競爭壓力這么大,不多付出時間和努力,還不被別人遠遠地落下?女兒現在有什么不好,這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我看這挺好的,就算成績沒有太大的提高,最起碼也有進步嘛。”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績越來越好,但案例中爸爸的做法顯然方法不夠得當。學習成績的提高不僅在于學習時間和所做習題量,關鍵還在于學習方法。案例中的小慧顯然是學“呆”了,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學習狀態(tài),對她智力的開發(fā)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都是很不利的,而父母為了學習成績把她“培養(yǎng)”成書呆子的做法更是狹隘和錯誤的。
學習應講究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女孩進入青春期后情緒多變,生理和心理因素本身就容易引起其自身的煩躁甚至叛逆,而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又給她們施加了很多壓力,這自然會令她們身心俱疲,從而產生不正常的情緒反應。所以,當女孩在青春期表現出非正常的情緒反應時,家長不要一味地將原因歸結為孩子的脾氣、性格不好,而要檢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問題,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孩子緩解心理壓力。
孩子步入中學后學科增多、學習難度增大,因此需要調整學習計劃,采取更高效的方法學習。良好的狀態(tài)和充沛的精力是高效率學習的前提,而旅游和戶外活動能很好地愉悅身心,緩解心理壓力,父母不妨利用周末、假期帶女孩去戶外打打球、健健身,或是去有山有水的景點去游玩一番……當然,即便是在社區(qū)里跳跳繩、踢踢毽子也是不錯的選擇。當孩子的視角由室內轉到了室外,她就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盡情地釋放心里的壓力,而父母也能聽到女孩發(fā)自內心的開朗笑聲,能夠感覺到她的歡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