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完寶寶后的關于月經的常見問題
純母乳喂養(yǎng)的媽媽恢復月經的時間會推遲,而推遲的時間也根據寶寶吃奶的頻率,晝夜不分按點哺乳的寶寶媽媽恢復月經的時間會更久一些,相反睡大覺的媽媽雖然母乳喂養(yǎng),但是晚上休息好,不用起來照顧寶寶,這樣的媽媽會恢復得快一些,相比之下,人工喂養(yǎng)寶寶,媽媽不用親自哺乳,也許出了滿月月經就會“光臨”。
標簽:月經,類別:產后恢復
-
一般影響月經的因素都有哪些
女子到了青春期多半在13~14歲就都來月經了,但可能早在11~12歲,遲至15—16歲。16歲以后月經尚未來潮者應當引起重視。近年,月經初潮年齡有提前趨勢。
-
孕媽媽該如何計算自己的預產期
已經懷孕的婦女,自然想知道自己該什么時候生小孩,好為將出生的小寶寶早作安排,這就需要學會推算預產期。從懷孕(即受精)到分娩大約經過265天,但是每個婦女常無法準確地判定出是哪一天懷孕的。為計算方便起見,醫(yī)學上規(guī)定從末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開始計算,則整個妊娠期就多了2周,為280天左右,即10個妊娠月(每個妊娠月為28天)。常用計算預產期的方法有3種。
-
產后何時恢復排卵與月經來潮
孕婦內分泌的一系列變化,使得卵巢的排卵功能受到抑制而不排卵,月經也停止來潮。產婦從胎兒、胎盤娩出之后開始,子宮以及身體各系統(tǒng)、器官逐漸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tài),排卵和月經也重新啟動。
-
看產后媽媽恢復月經周期的時間
由于產后內分泌的變化,大多數婦女卵巢不能立即恢復功能,因此在產后會有一個閉經階段。有人認為,婦女在產后哺乳期不排卵,也不來月經,這種說法并不正確。婦女產后不排卵的時間平均只有70天,約有40%的婦女產后第一次排卵發(fā)生在月經恢復以前。所以,盡管沒有月經,有的人已經恢復排卵,要注意避孕。
-
關于月經的一些常見問題普及
正常的月經是具有周期性的。出血的第一天為月經周期的開始,兩次月經的第一天之間相隔的時間為一個月經周期,平均為2 8天,提前或錯后一周都是正?,F象。每次月經持續(xù)時間稱經期,一般為2~8日,平均3~5日,第二、三日月經血量較多。
-
備孕前未準媽媽月經期該注意啥
備孕前未準媽媽月經期該注意啥?經期應當更加注重衛(wèi)生,女性一生之中有30多年要來月經。月經期間,由于全身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另外,子宮頸口微張、子宮內膜剝落、陰道酸性分泌物被經血沖淡,從而喪失了抑制細菌生長的自然防御功能。讓細菌有機可乘,極易導致生殖器官發(fā)炎,嚴重時甚至造成不育。
-
媽媽必看28天身體激素日歷
對于女人來說,28天就是一個月。這個只有女性獨享的月歷計算方式,充分反映了激素的神奇作用,是根據月經周期28天的激素特點而擬定的。媽媽們仔細研讀下面的健康日歷,會使你的每一天都順利舒適。
-
不孕不育需要提前防范幾大點
女性婚后不孕,就其本身而言,除少數人系先天生理缺陷外,大多數是后天的病理變化,而種種病理變化的釀成,大都要追溯于處女時期。因為處女時期一般缺乏衛(wèi)生知識,對飲食冷暖也不注意。所以女性防止婚后不孕,應從處女時期做起,要抓住一個總綱和四個環(huán)節(jié)。
-
關于子宮那些不得不說的常識
子宮是我們第一個溫暖舒適的家,當我們長成一個女人后,它又幫我們詮釋了女人的特殊——引起月經、孕育胎兒。對于它,應該特別優(yōu)待。
標簽大雜燴
文章 孕婦 飲食營養(yǎng) 飲食 懷孕 早期教育 教育 胎兒 生長發(fā)育 游戲 親子互動 胎教 語言行為 營養(yǎng) 性格 多動癥 早期發(fā)育 家庭教育 寶寶 早期開發(fā) 健康 孩子 親子游戲 孕期 理財 嬰兒心理 幼兒園 父母 安全 智商 家庭 母乳喂養(yǎng) 兒童教育 育兒書籍 喂養(yǎng) 孤獨癥 運動 心理健康 幼兒教育 感知覺 智力開發(fā) 疾病 生育 幼兒 興趣 發(fā)育 接種 自我保護 護理 肢體行為 智力 睡眠 性愛 胎兒發(fā)育 交往 情緒 父子關系 性教育 個性 育兒 健康護理 兒童健康 玩具 腹瀉 親子教育 注意事項 分娩 優(yōu)生 感冒 疫苗 學習障礙 嬰兒發(fā)育 肌膚護理 胎教方法 妊娠 好奇心 習慣 母乳 性生活 發(fā)熱 母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