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看起來是成人的疾病,似乎與寶寶無關。但是,很多抑郁癥患者的病情都起源于心理問題,而心理問題又大都與童年的經歷有關。因此,如果我們從寶寶入手,在他對周圍環(huán)境還感覺無能為力的時候,就引導他換一種方式去看待,那么他在成人后罹患抑郁癥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抑郁使得人憔悴
據報道,隨著競爭加劇、各種壓力增大,全球抑郁癥患者比例一直呈攀升的態(tài)勢。中國內地的抑郁癥患者比例高達2.4%,而美國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抑郁癥患者。而這個統(tǒng)計數字并不見得準確,因為很多抑郁癥患者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存在這方面的問題,或者即便意識到了也很少去就醫(yī)。因此,抑郁癥患者的數量實際上很可能比這個數字還要多。
抑郁癥患者大多無法集中精力工作,對生活缺乏熱情,約15%的抑郁癥患者最終會走向自殺,很多患者雖無自殺行為,但也會時而流露出自殺的念頭。這些患者都有一個特別典型的特征——總是消極地看待世間的一切,正是這種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導致他們經常生活在沮喪、失望甚至絕望的邊緣。
心理認知療法:防治抑郁癥新途徑
自從伯恩斯的心理認知療法出現以后,抑郁癥患者多了一個解除痛苦的途徑。甚至很多患者無需用藥,就可以通過心理認知療法來緩解癥狀,直至完全治愈。心理認知療法之所以有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可以在治療師的指導下改變看問題的方式。一旦看問題的方式改變,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陽光,越來越快樂,抑郁癥狀自然就得到明顯改善,甚至徹底消失。
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一個人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模式,跟他的成長經歷有非常大的關系,很多人都會在潛意識中沿用小時候從父母身上習得的各種模式而不自知。不僅如此,如果父母教育寶寶的方式欠妥,還會帶給寶寶更多的壓力,使寶寶在父母不太客觀或期望值太高的評價下而學會自我貶損,導致自我價值感降低。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排解負面情緒的能力就比較欠缺,抑郁的可能性自然就會增大。既然如此,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引導他正確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讓他學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看待一切,那么,他們將來罹患抑郁癥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自我貶損:給寶寶的未來蒙上陰影
在養(yǎng)育寶寶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會在無意識中讓那個可愛的小人兒習慣自我貶損的評價模式——“我不會做”“我做不好”“我不是好孩子”“我比不過豆豆”,“我老犯錯”……當寶寶接受這種自我貶損的模式之后,他的未來就可能被蒙上不快樂的陰影。即便成人之后,他也會變相地以類似的方式貶損自己——“這下徹底完了,今天有客戶投訴到老板那里,老板很生氣,把我狠狠地批了一頓,看來我在這個公司很難再干下去了。”“唉,我干得再多再努力也沒用,老板永遠都不會重視我的。”
這些自我貶損的評價模式就像幽靈一樣,會時刻伴隨著我們,就算我們在別的方面做得再好,它們也會一葉障目,導致我們看不到那一小朵烏云之外依然燦爛的廣闊天空,夸大我們內心的那種負面情緒,讓我們變得毫無自我價值感。
評價方式不同,結果大不同
到底是什么導致寶寶習得了自我貶損的評價模式呢?我們來看看以下一些常見的場景,透過這些場景,我們就能看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好心,要用對地方
錯誤的方式
1歲多的寶寶正在努力,想打開一個瓶子,可是他怎么都無法如愿。于是,他有些急躁起來。寶寶拿起瓶子,有些不耐煩地在茶幾上敲著,試圖把它敲開??吹綄殞毜那榫w有些不對,媽媽趕緊走了過來,接過他手中的瓶子:“哦,寶寶太小了,打不開瓶子。還是媽媽來幫你吧!”媽媽一邊說,一邊將瓶子擰開了,遞到寶寶手里?! ∮辛硕啻芜@樣的經歷之后,寶寶就會透過媽媽的這些評價意識到,很多問題他都沒有能力去解決,于是,他會逐漸接受媽媽的這種評價,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并且,每當遇到有一點點難度的事情,他就會很自然地交給媽媽去處理:“寶寶搭不好積木,媽媽搭。”“寶寶不會吃飯,媽媽喂。” 正確的方式 媽媽走過去,很開心地說:“寶寶想自己打開瓶子??!真不錯,你看,你都知道怎么擰瓶蓋了。你在順時針方向擰,又換成逆時針方向擰了。你還會變著方向擰呢!讓媽媽也試試看,看媽媽能擰開嗎?”接著,媽媽接過寶寶手中的瓶子,悄悄地擰松了,再遞給他:“好了,你再擰擰看!”
在這樣處理之后,也許,寶寶就能順利地擰開了瓶蓋,于是,那種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即便他沒有擰開,反而擰緊了,至少他也會意識到,他的行為仍舊是有價值的,因為他知道順時針方向擰,還知道逆時針方向擰,他還因此感受到了更多描述性的語言,獲得了更多的動力去做這個事情。就算他總是失敗,他也會不厭其煩地做這個事情?;蛟S某一天,他突然就在這樣的實踐中獲得了靈感,懂得了正確的擰開瓶蓋的方法。
批評,不可貶損寶寶的自我價值感
錯誤的方式
2歲的寶寶自己會吃飯了,不過,他手里那一小碗飯能有30%成功地進入嘴里就不錯了。他可不管這些,仍然陶醉于吃飯這個事情,樂此不疲。不僅如此,他還時不時地抬眼看著媽媽,一臉熱切的表情:“媽媽,我會吃飯了。”媽媽看了看小家伙那神情,又好笑又好氣,不由得來了一句:“你會吃什么呀?你看你,弄得一地都是飯菜。吃飯要小心點,不要讓飯菜掉到地上。”聽到媽媽的話,寶寶發(fā)怒了,他用力地拿筷子杵著小碗里的飯菜,更多的飯菜掉落在衣服上,又順著衣服滑落到地面上。、
媽媽這樣的方式傳遞給寶寶一個信息:“雖然我自己吃了一些飯進去,可是我吃得不夠好。我真笨!媽媽不喜歡我這樣。”于是,為了化解自己的情緒,他會變得對抗,或者干脆不再做類似的事情,以免聽到媽媽那些負面的評價。
正確的方式
面對一地的飯菜,媽媽仍然發(fā)自內心地贊賞了寶寶:“哇,寶寶真能干,會自己吃飯了。我看你能把飯菜放進嘴里了,自己給自己喂飯,味道一定特別好吧?”
媽媽的這些話給了寶寶恰當的鼓勵,讓他覺得自己真的很能干,同時又隱含了另外一層意思,飯要盡量放進嘴里。聽到媽媽這樣評價自己的行為,寶寶就會更加熱衷于做這個事情,并且努力把飯菜都放進嘴里,而不是掉落在衣服上,地面上。于是,媽媽的目的達到了,而寶寶的自我價值感也在媽媽充滿技巧的夸獎聲中得到了提升。
期望值,不要太高
錯誤的方式
3歲的寶寶正在專心地用積木搭城堡,他的城堡看起來有點歪歪扭扭,整體結構有些重心失調,看起來不是那么漂亮。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寶寶的情緒。他大呼小叫起來:“媽媽,我搭了一個漂亮的城堡。”媽媽過來看了一眼:“是嗎?我看看!這個城堡有點不對稱哦,你看,好像要倒了。我們把它搭整齊了,瞧,現在這個城堡好看多了吧?”
媽媽這樣處理這個事情,看似在指導寶寶做得更好,實際上是在變相地貶損寶寶,寶寶會覺得很沮喪。他的反應只能有兩種,一種是很生氣,因為媽媽沒有表揚他,另一種是貶低自己,以后不敢再嘗試搭城堡這個游戲。
正確的方式
看到寶寶在搭城堡,媽媽立刻做出響應:“哇,你這個城堡真是漂亮。我看到有紅色、綠色、藍色,還有黃色,好多顏色搭配在一起,色彩很鮮艷,還有,這么多大大小小的積木拼在一起,雖然搭得不是特別整齊,但是彎彎扭扭的也很有趣,好像在跳舞似的。”
這樣的評價一定讓寶寶非常舒坦,同時讓他了解到更多的知識,比如關于顏色、大小、形狀、城堡的整體結構等。當媽媽從一個特別的角度來評價寶寶的時候,他就能學會從一件看起來比較失敗的事件當中看到積極的意義,他自然就不會沮喪,而是更加充滿激情地去面對生活、挑戰(zhàn)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