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現(xiàn)代社會,不論是否喜歡,經(jīng)濟問題都會跟隨我們一輩子。面對“生產(chǎn)”與“消費”,有必要讓他們從小就認真地去思考。
“就算我不吃不喝,也希望為孩子做到一切。”
哪個媽媽不是如此?當孩子不斷吵著要這要那時,雖然當時狠狠地責罵了孩子,不過回過頭,心里想的卻是“如果生活費充裕一點,就可以幫他買……”然后難過不已。
三個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家的經(jīng)濟情況甚至到了要節(jié)省伙食費的程度。由于情況如此,要給孩子買個玩具或買套衣服,都會感到是種負擔。我唯有拿舊玩具給他們玩,而衣服也是自己做的。但長此以往,孩子們怎么可能不抱怨呢?
有一天,孩子們終于開始說“為什么我們家……”之類不滿的話。
因此,我只好把三個孩子叫到面前說:“媽媽和爸爸所賺的錢,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大家一起用好了。”當孩子們聽到自己也可以使用錢時,雙眼睜得跟銅鈴一般大。我首先將自己的家庭開支計劃本打開,為孩子們說明我們?nèi)乙粋€月的開銷大約是多少,哪些錢是用在哪方面的,其中伙食費以及稅款是一定要用的錢,大約是多少……
在這個過程中,我盡量以他們聽得懂的方式進行說明。對于尚未了解貨幣單位的孩子來說,可以用蘋果打比喻。例如要切幾塊,從大塊里如何一點點切割等來說明。
之后,實際去買菜或去銀行辦事時,我都會讓孩子們親自體驗,讓他們親自付錢、找錢,或把錢存入戶頭,支付稅款等。
可以和媽媽一起管理財務的孩子,從那個時候起,開始問我一些相關(guān)的問題。
“媽媽,為什么每個人賺的錢不一樣呢?”“現(xiàn)在要用的錢已經(jīng)足夠了,為什么還要存錢呢?以后還可以繼續(xù)賺??!”“怎么做才可以賺更多的錢呢?”
每當此時,我都沒有馬上回答他們,而是反問他們:“你們的想法如何?”讓他們自己去思考。
處在現(xiàn)代社會,不論是否喜歡,經(jīng)濟問題都會跟隨我們一輩子。因此我認為,面對“生產(chǎn)”與“消費”,有必要讓他們從小就認真地去思考。所從事的行業(yè)不同,賺錢的多少當然也有所不同。不過,不見得賺很多的錢就會變得幸福。為了面對未來,一定要有儲蓄。如果努力工作,富裕水平也會相對提高……對這些經(jīng)濟的基本概念,我一一對孩子詳細說明。
參與家里開銷活動的孩子們,從此對基本的經(jīng)濟常識開始表現(xiàn)出關(guān)心,甚至連買一個一元錢的東西,也會再思考一次,可以說對經(jīng)濟活動有了基本意識。他們了解到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必須為之付出勞動。
當然,有時候孩子很難清楚地區(qū)分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和什么是必須要的,而且也很難克制自己想要某個東西的心情。因此,我們應該先要了解孩子的這種心情,然后再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與他們進行討論式的協(xié)商,究竟該不該花這筆錢。
兩個步驟讓孩子參與“當家”
第一步:認識錢幣
孩子3歲時,家長就可以引導他了解什么是‘錢’,幫他建立起對錢的基本概念。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直觀而具體,讓他們了解錢要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入手,比如認識錢幣,了解不同面額的錢有多少之分,物品價格有高有低等。
第二步:掌管錢財
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逛超市,事先和他約定好今天就這么多錢,他可以買個什么東西。這時候,還要幫孩子學會記賬,買了什么,哪個東西多少錢,以及剩余錢數(shù)等都要記錄下來,從而讓孩子知道一定錢數(shù)只能換一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