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專制讓孩子喪失自我

  專制型的父母會刻意按照他們的意圖來塑造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那么,無論他們的安排多么完美,孩子都會認為不是為自己而活。
  專制型的父母不僅會剝奪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他們對孩子的真實感受也常視而不見。

  雅雯一直是個乖乖女,在媽媽的安排下,她學了10年鋼琴,并且準備今年考音樂學院。但是,在高考前夕,雅雯的左手手指突然無法彎曲,經檢查非生理問題。
  深入溝通后,雅雯哭著說出了心里話:“從小一切都是媽媽為我做主,不論吃什么、穿什么、學什么都要服從媽媽。我討厭媽媽的安排。她從未在乎我的感受,她讓我窒息!我一直是為父母而活著,我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br />  她曾經告訴媽媽她不想上音樂學院,她不喜歡彈鋼琴。但雅雯媽媽卻認為,女兒肯定喜歡彈鋼琴,要不怎么能彈10年呢。媽媽堅持自己的想法,于是出現(xiàn)了這樣的局面。

  臨床診斷:媽媽的專制讓孩子喪失自我
  雅雯媽媽是愛孩子的,但是這種愛并非真愛,而是一種專制型的愛。專制型的父母會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他們不鼓勵甚至不喜歡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媽媽的愛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需要
  專制型的父母很容易忽視孩子自身的需要,尤其是成長需要。像雅雯媽媽認為只有自己才知道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所以她會一廂情愿地認為雅雯一定喜歡鋼琴。但雅雯媽媽忘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自己的附屬品。
  孩子只有通過自主的探索,才能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最適合的位置。這樣孩子才會有強烈的責任心,因為這一切是他們自己選擇的。但是,如果碰上專制型的父母,他們就會剝奪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他們太重視塑造,刻意按照他們的意圖來塑造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那么,無論他們的安排多么完美,孩子都會認為不是為自己而活。雅雯的父母為女兒“完美”地安排好了一切,但這不是雅雯自己想要的,所以是僵化的。其實,雅雯內心深處一開始就不喜歡為父母而活,不想按照媽媽的想法繼續(xù)彈琴,但是一直以來的經驗告訴她,跟媽媽溝通沒有用,只有手指不能動了,才能不用再彈鋼琴,真正地為自己而活。

  媽媽用自己的感受替代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迷失了自己
  專制型的父母不僅會剝奪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他們對孩子的真實感受也常視而不見。雅雯媽媽固執(zhí)地認為,雅雯是喜歡彈鋼琴的,她習慣把自己的感受強加到孩子的身上,卻以為那就是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做會讓孩子迷失自我。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帕萃斯?埃文斯在《不要控制我》一書中寫道,“如果我們總‘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定義,就會相信他們的評價更真實。通過別人的觀點來認識自我,這種從外在因素認識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自己對自我的認識更加模糊?!?br />  實施專制行為的父母,其實并沒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過。他們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也并不真正關注孩子的成長需要,甚至都沒有興趣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感覺和想法,他們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們心目中的小孩的形象,而這會讓真實的孩子喪失自我。對于這樣的孩子而言,愛是一種令人窒息的枷鎖,雅雯的行為證實了這一點。

  育兒建議:媽媽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
  父母為孩子付出一切時,首先應考慮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應在乎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意愿,對孩子厭煩的事情,不要強迫他們去做,即使父母認為很有必要,也要耐心引導。

  真愛要以孩子的成長需要為核心
  媽媽應該在孩子不同的發(fā)展階段給予他不同方式的愛,0-2歲期間,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2-4歲期間,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但又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出現(xiàn)在他面前……這種以孩子的成長需要為中心的真愛會讓孩子成為自愛、愛別人、有鮮明的自我意識、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創(chuàng)造力的人。
  但許多專制型的父母會一直包辦控制孩子的一切,這會給孩子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譬如,小珍珍要去拿一個10米外的玩具,爸爸媽媽看著她蹣跚、緩慢而笨拙地行走,于是自己大步流星走過去,把玩具拿來遞給孩子??雌饋?,他們做了件愛孩子的好事,但實際上,他們剝奪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另外一方面,對珍珍來講,父母仿佛是全知全能的,她有什么需要,他們仿佛都可以輕松滿足。但是,當她再長大一些,她的需要,父母就很難再滿足了。父母不能替她學習,不能替她處理班級的人際關系,也不能替她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這個時候,受慣溺愛的女孩就會驚恐地發(fā)現(xiàn),原來有太多的問題她不能處理。于是,她陷入無法面對的自卑之中。

  父母不要將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孩子
  在童年,孩子依靠別人的反映來了解我們內在體驗。當別人確切表達的時候,孩子學會了描述和接受它們。例如,媽媽對雅雯說:“你一定喜歡彈鋼琴,不然怎么學了那么久?!睂嶋H她是在對女兒的體驗下結論。這讓孩子不能清醒地了解自己內心感受,只能在壓抑自己的感受,直至爆發(fā)。
  “你喜歡吃巧克力味的蛋糕,不喜歡那樣吃香草味的?!蔽覀儠牭綃寢尀楹⒆幼龀鲞x擇時是這樣的話,但是這樣的話中傳達出來的意味是:你什么都不知道,我最了解你的需要和感受。媽媽們一味壓制孩子的個性,并一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卻認為,這么做完全是因為愛孩子的緣故。這并不是真愛,而是一個愛的陷阱,?實際上,專制型的父母是在滿足自己需要,但它卻披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外衣,而變得仿佛不可指責。
  像辰辰的媽媽的做法就很好,她從來不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她認為幫助孩子或者說替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是對孩子積極性最大的打擊。這就好像在對孩子說:“我不相信你的能力和勇氣”。她認為對孩子不斷地鼓勵,并且從內心中相信孩子、賦予孩子自我發(fā)展自己的權利是對孩子真愛的最大體現(xiàn)。

  專家介紹:
  心涓,內蒙古大學公共關系學院行政管理學系講師,內蒙古大學心理測試與咨詢中心輔導教師?!?/p>

育兒網廣播

《心理育兒》雜志介紹

針對0-6歲兒童成長中的各類心理、行為、情感等方面的問題,給出專業(yè)見解與指導;從中醫(yī)學的角度關注寶寶的身體健康,依據(jù)中醫(yī)理論對孩子進行日常養(yǎng)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