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睡眠是個大問題,影響著身心發(fā)育的各個方面,父母都很重視,但同時又有不少誤區(qū)困擾著父母。
文/星星
誤區(qū)1:喂奶催眠
寶寶吃奶時往往比較安靜,不哭不鬧,因此有些媽媽便用喂奶的方式哄睡寶寶。
錯在哪里?
這樣會讓寶寶在不感覺饑餓的情況下過量吃奶而造成腹脹,使寶寶睡不熟,夜間容易醒來,還可能養(yǎng)成不吃奶就不睡的壞習慣。對于已經長出小乳牙的寶寶,吃著奶睡覺還容易發(fā)生齲病。
誤區(qū)2:叫醒喂奶
新生寶寶差不多每隔3個小時要吃一次奶,媽媽怕睡覺時間太長餓壞寶寶,即使他不醒,也要叫醒喂奶。
錯在哪里?
剛出生的寶寶應該按需哺乳,不必規(guī)定嚴格的吃奶時間,喂奶間隔長點兒短點兒都是正常的。寶寶餓了自然會用哭聲告訴媽媽。即使在睡眠中,感覺肚子餓了,寶寶也會自動醒來“招呼”媽媽,一般不用叫醒喂奶。不過早產寶寶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發(fā)生低血糖,所以必要時需要叫醒寶寶喂奶。
誤區(qū)3:強制睡眠“達標”
睡眠對寶寶的身高發(fā)育影響很大,因為擔心睡眠不足影響長個子,就強制寶寶必須睡夠一定的時間。
錯在哪里?
睡眠時間長短每個寶寶不完全一樣,而且個體差異比較大,正常的睡眠時間只是一個平均值,不能要求所有的寶寶都按照這個標準執(zhí)行。睡眠是否充足,媽媽很容易判斷,只要寶寶食欲好、白天精神狀態(tài)好、反應靈敏、生長發(fā)育正常,就說明沒有睡眠不足的問題,媽媽也就不必糾纏于他究竟睡了多少小時。如果媽媽經常強制沒有睡意的寶寶睡覺,會使寶寶將睡覺和不愉快聯(lián)系到一起,對睡覺產生厭惡或恐懼,反而造成睡眠障礙。
誤區(qū)4:必須抱著哄睡
由于媽媽溫暖的懷抱能給寶寶安全感,所以很多媽媽覺得哄睡階段必須抱著他,否則寶寶會睡不安穩(wěn)。
錯在哪里?
寶寶獲得安全感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媽媽輕輕撫摸親吻他、拉著他的小手、坐在他的小床旁邊、用溫柔的目光看著他等。這些都能讓寶寶感覺媽媽就在身邊,很快就能入睡??偸潜е逅?,寶寶對媽媽的懷抱容易形成依賴,養(yǎng)成不抱不睡的壞習慣,而且這類寶寶常常放下就醒,媽媽不得不再次抱起來哄睡。
誤區(qū)5:白天睡覺模擬黑夜環(huán)境
為了讓寶寶睡得更安穩(wěn),白天睡覺時,有些媽媽會拉上窗簾將陽光完全遮擋住,室內很黑。
錯在哪里?
媽媽創(chuàng)造的黑夜環(huán)境會讓寶寶誤以為天真的黑了,身體狀態(tài)也自動調整到夜間模式,使寶寶體內的生物鐘發(fā)生紊亂,造成黑白顛倒,白天呼呼大睡,到了晚上卻興奮起來。因此,白天睡覺時室內不要太暗,讓寶寶感知到是白天。
誤區(qū)6:什么時候睡覺不要緊,睡夠數(shù)就行
父母是夜貓子,寶寶也容易變成小夜貓子,晚上睡得晚,第二天肯定要睡懶覺。對此,一些媽媽的態(tài)度是晚睡晚起也沒什么。
錯在哪里?
寶寶晚上的入睡時間不是早點兒晚點兒沒關系,因為入睡時間不同,深睡眠和淺睡眠所占的比例就會有不同,入睡越晚,淺睡眠所占的比例越大,深睡眠的比例越小。影響寶寶生長發(fā)育的生長激素主要是在深睡眠階段分泌的,而且分泌高峰期也有時間限制,所以,入睡太晚不利于生長激素的分泌,這種影響通過其他方式難以補救。
誤區(qū)7:寶寶稍動就哄
發(fā)現(xiàn)寶寶睡眠中有翻身、哼哼、皺眉等表現(xiàn)時,媽媽立刻哄他,生怕寶寶醒來。
錯在哪里?
寶寶的睡眠也和大人一樣,有深淺睡眠交替的現(xiàn)象。處于深睡眠時,寶寶一般沒有肢體的活動,睡得比較沉。淺睡眠時,寶寶的活動比較多,揮舞小胳膊、小腿,扭動身體,臉上也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表情,還可能有輕微的抽泣,但此時寶寶并沒有醒來,只要不去打攪他,很快又會進入深睡眠。寶寶在淺睡眠有些身體活動,媽媽可以先不采取行動,如果立即去哄他、拍拍他,反而可能喚醒寶寶。
誤區(qū)8:必須要午睡
寶寶午睡能幫助恢復體力,使全天精力充沛。許多媽媽認為,如果不午睡,寶寶下午肯定沒精神,所以必須午睡。
錯在哪里?
有的寶寶吃完午飯就有了睡意,自然而然就會睡午覺。而有的寶寶精力非常旺盛,完全沒有困倦的感覺。如果強迫這樣的寶寶睡午覺,只能讓他感覺到痛苦。因此,是否需要睡午覺,要根據每個寶寶的具體情況,不要一刀切。
誤區(qū)9:培養(yǎng)睡眠習慣先不忙
很多寶寶在上幼兒園以前,生活比較“自由”,上床睡覺的時間也不太固定。媽媽往往也比較縱容寶寶,認為上了幼兒園自然就好了。
錯在哪里?
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能讓寶寶更健康,而且受益終生。1歲以前是形成規(guī)律睡眠習慣的關鍵期,一旦習慣形成,寶寶會按規(guī)律睡眠,不但有利于身心發(fā)育,父母也會比較省心省力。如果睡眠一直不規(guī)律,以后糾正起來就會有困難,寶寶上幼兒園后比較難受,可能該睡覺時睡不著,該起床時又醒不了。
內容來源:《我和寶貝》雜志
欲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和寶貝》雜志2013年11月刊。